动物学杂志
    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千山之祖万水之源读诗经笔记上

《诗经》是上古的祖先为子孙后代集体编写的一部百科全书。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历时五百多年的诗歌,分为风、雅、颂三部分,共305篇,先秦时称其为《诗》,或取其整数名为《诗三百》。它是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全息摄影,也是上古时代先民感情的诗意写真。此书据说经孔子审读与删定,但不知由何方授权,也许是他自己当仁不让吧。关于诗的作用与诗的阅读,他还有一段权威性的为后人所习传的指示:“小子何莫学夫诗?诗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,迩之事文,远之事君,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别的姑且不论,时已远隔三千年左右,我们今日揭开《诗经》的封面走进去,一路行来,嘤嘤的鸟鸣仍然敲叩我们的耳鼓,灿灿的花光仍然照亮我们的眼睛。这篇读书笔记,就是我的《诗经》之游,关于植物与动物的记录,浮光掠影,有如点水的蜻蜓。

《诗经》,不仅是一部上古时代生活的百科全书,而且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,尤为重要的是,地分南北,北方的《诗经》与南方后起的《楚辞》,是中国诗歌浩荡长河的两大源头,没有这两大源头的生生不已的永恒活水,就没有长河的波翻浪涌、耀彩飞光、江声浩荡。如同今日的每一个华夏子孙,都一无例外地承传了先人的血脉,《诗经》之后的古代诗人,有哪一位没有去源头捧饮过那清清的醴泉,有哪一位没有受到过源泉的润泽呢?我这篇关于《诗经》的读书笔记,选赏的是《诗经》中的一些描写、歌咏植物与动物之诗,同时我也会寻来龙去脉,追源探流,分神观照后代的某些有关诗作。有如蜻蜓的点水,溯洄从之,它点的是源头,溯游从之呢,它也会顺流飞翔,匆匆点阅上游、中游乃至下游的水面和后浪。

混沌初开,乾坤始定。星光烂烂,河水泱泱。草繁木茂,鹰飞鱼翔。

《诗经》产生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,也就是今天长江以北五省,北括山西、陕西、河北、河南的广大地域,南抵“汉之广矣”与“江之永矣”,即汉水与长江的北岸。这一地域的上天下地就是先民的皇天后土,它所构成的自然环境,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依托,也是他们原始审美的对象,同时也是他们诗歌文化的摇篮。他们最熟悉并生息其间的,除了须臾不可分离的洋洋河水,就是四季应运而生的郁郁植物了。清人顾栋高在《毛诗类释》中就曾说,《诗经》写到的草有37种,木有43种,谷类有21种,蔬菜有38种,花果有15种,而现代学者以科技量化统计研究的结果,《诗经》几乎将当时的世间万物都收入其中,至于各类植物,即有144篇作品共505次提及,为今日的植物学家提供了最古老的可以皓首穷经的植物图谱。

我不是植物学家,也非考古学家,我只是一个古典诗歌的当今发烧友,一名古老《诗经》的现代朝香客。且让我对《诗经》中的植物世界匆匆游览并信手拈来吧:

“荇”。在上古时代,“河”系黄河之专有名词,“江”则专指长江,“江河”是长江与黄河的尊称专利,其他的河流均不得僭越或取而代之。如前所述,《诗经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也是中国文学长河最早的源头,诞生于黄河之滨的《关雎》,则是源头最初的波浪。此诗置于《诗经》之首而领袖三百篇,我以为有深意存焉。水,是生命之源泉,也是生存的希望,从古至今的人群,大都是傍水而居,上古单名为“河”而东汉时因河水黄浊而定名的“黄河”,则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黄河流域乃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,因此,《诗经》开篇首倡“在河之洲”就绝非偶然了。此外,在原始的恶劣艰苦的自然条件之下,先民们更重视生息繁衍,他们多有对与劳作结合在一起的爱情的歌唱,以雌雄有固定配偶的水鸟雎鸠的鸣声起兴之《关雎》,就正是如此。它绝非后来的经学家与道学先生所曲解的是什么美“后妃之德也”,而是一首热烈奔放的爱情之歌,是爱情这一母题最原始的千古绝唱:

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

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

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

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

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

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。

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

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

参差荇菜,左右芼之。

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!

这首中国最资深的情诗,留下了诸如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“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”等成语,那美丽汉语的原始股兼绩优股的语言资源,让我们世世代代将本生利,享用不尽,而诗中的淑女所“流之”“采之”“芼之”的前后出现了三次的“荇菜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