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物学杂志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科学家强迫澳洲原生动物学“躲猫猫”,有助增

喵星人,自家养的那种,每天躺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,但在澳洲,几百万的野猫却把当地的生态环境搞得天翻地覆,已致超过20种原生哺乳动物灭绝。为此澳洲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捕杀200万只野猫,引起网友热议。

不过日前一项研究称,可以采取极端手段帮助原生物种学会“躲猫猫”,增加它们的生存机会。

澳洲独特的地理环境,让当地原生物种对外来物种的入侵物全无抵抗力,原生动物亦无足够时间演化出本能辨识及避开它们,令不少原生动物数量在短短数百年间锐减,所以也让澳洲野猫、狐狸、兔子一直处于泛滥的状态。因此有科学家提出一个想法,那就是训练原生物种,让它们学会辨识及避开捕食者的本能。

来自新南威尔斯大学 (UNSW) 生态学家 Katerine Moseby和Michael Letnic 及 Daniel Blumstein领导的团队曾做了个实验,他们将一个面积123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划分成三部份,分别是:无捕猎者区、捕猎者区(野猫狐狸),以及释放区。然后再将兔耳袋狸、麝袋鼠分配到无捕猎者及捕猎者区。

兔耳袋狸,是澳洲独有的有袋哺乳类动物,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动物。一般体长55厘米,尾长23厘米,体重约2.5千克,耳长超大似兔而得名。它们因野猫、狐狸入侵,过度捕猎以及畜牧业发展,种群数量大减,易危。

两年后,研究人员再捉回兔耳袋狸,并将它们放置有捕猎动物存在的释放区内。监测过程中发现,短短一周,有71%从未接触过捕猎者的兔耳袋狸死亡,而曾接触过触捕猎者的兔耳袋狸只有33%被杀。而且曾接触过野猫狐狸的兔耳袋狸到了新环境走到更少,并很快寻找洞穴,警惕性大大增强。

目前澳洲政府采取的方法都是从外来物种入手,如捕杀、绝育等手段,但这些手段或对生态有影响,而且效果未知。研究团队则从受保护动物入手,增加它们保命的抵抗力。

Katerine Moseby表示,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方法能让它们生存机会提高,但还不能确认这种行为改变是属于学习能力还是演化所致,未来会增加其他物种的测试,测试是否适用其他物种。希望它们在数代繁殖后,可与猫只共存。

研究已刊于《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