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物学杂志
    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神奇动物之梅花鹿

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,它们有一双大而圆的眼睛,长耳朵竖在头部两侧,长脸、长脖子和大长腿,看起来灵气秀美,十分讨人喜欢。

梅花鹿属偶蹄目鹿科动 物,体 长125~145厘米,尾 长12~13厘 米,肩高70~95厘米,体重70~100千克,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、日本和俄罗斯东部,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梅花鹿的毛色会随季节而改变,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,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白色斑点,状似梅花,因此得名;冬季梅花鹿体毛呈烟褐色,白斑不明显,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。雌鹿无角,雄鹿的头上长有一对雄伟的实角,角上共有4个叉,角尖稍向内弯曲,非常锐利。

在古代,人们视梅花鹿为长寿的仙兽,认为它们能带来吉祥幸福和健康长寿。传说中寿星南极仙翁的坐骑就是梅花鹿。在民间百姓心中,梅花鹿还代表他们心中的另外一个愿望。过去,官吏的薪给通常被称为“俸禄”。“鹿”字恰好与“禄”字同音,因此百姓就用梅花鹿来隐讳地表达出他们求官求财的愿望。梅花鹿也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,历代绘画、雕塑中都有鹿的身影,如内蒙古白岔河发现商代岩画,其中以梅花鹿最多,千姿百态。

古人对梅花鹿的解释是:“鹿,善聚善散,皆体健壮,但性胆尤怯,饮水见影则奔。”可见古人对梅花鹿的观察是非常仔细的。美丽的“丽”字繁体写作“麗”,而“麗”字从鹿,说明人们认为鹿是美丽的,无论是那独特的角,油光水滑的花纹斑点皮毛,修长健壮的四肢,还是梅花鹿天性中的善良、柔美、内敛的气质,都值得人们的赞美。北宋诗人梅尧臣在《鲁山山行》中写道:“霜落熊升树,林空鹿饮溪。”

梅花鹿多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,由于它们四肢细长,蹄窄而尖,所以奔跑迅速,跳跃能力很强,尤其擅长攀登陡坡、连续大跨度地跳跃。梅花鹿的活动时间集中在清晨和黄昏,白天多选择在向阳面茅草丛较为深密的山坡;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,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,栖息地的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。它们采食栎叶、板栗、胡枝子、野山楂、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。梅花鹿性情机警,行动敏捷,听觉、嗅觉均很发达,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竖起耳朵保持警惕。梅花鹿又是非常胆小的动物,如果突然受到惊吓,甚至可能导致紧迫性横纹肌溶解,引起死亡。

梅花鹿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,群体的梅花鹿数量随季节、天敌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,通常为三五只,多时可达二十多只。在春季和夏季,群体主要是由雌鹿和幼仔组成,雄鹿多单独活动,发情交配时归群。每年8~10月为梅花鹿的发情交配期。一只健壮的雄鹿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鹿,雄鹿在发情时会发出像绵羊一样的“咩咩”叫声来召唤自己的“后宫团”。繁殖期间雄鹿性情变得粗暴、凶猛,为了争夺配偶,常常会发生角斗。此外,雌鹿也可多次发情,其发情周期为5天,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。雌鹿妊娠期为230天左右,一般每胎仅产1仔,也有少数为2仔。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,有白色的斑点,几小时后就能站立起来,第二天可随雌兽跑动。雌鹿觅食时先到林外四处探望,确定没有危险后,才把幼仔带出来。如果发现险情,雌鹿会发出惊叫,带着幼仔逃跑。幼仔1.5~3岁时性成熟,寿命约为20年。

每年春天雄鹿都会换角,脱落旧角,再生长出新角。新角质地松脆,还没有骨化,外面蒙着一层棕黄色的天鹅绒状的皮,皮里密布着血管,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鹿茸。此时若不采茸,继续生长,鹿茸逐渐骨质化,外层的茸皮脱落,整个鹿角会变得又硬又光滑。翌年春天,鹿角再次脱落,长出新的鹿茸。

梅花鹿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,很早就有“鹿身百宝”的说法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鹿乃仙兽,自能乐性,鹿之一身皆益人。”鹿茸、鹿血、鹿脑、鹿尾、鹿肾、鹿筋、鹿肉、鹿髓等都可入药,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,被誉为“中医钻石”。但或许正是自身的巨大价值,也是它们遭到捕杀的一大原因。曾经遍布中国各地的梅花鹿,今天仅残存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中部、安徽南部、江西北部、浙江西部、四川、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在2015年将梅花鹿列为低危物种。

近年来,在我国政府的大力保护下,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梅花鹿逐年增多,并且在东北等地已经出现人工养殖的梅花鹿,养殖量达数十万只。野生动物虽然是再生资源,但一旦遭到破坏、毁灭,再想恢复异常困难,人工驯养也应以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为底线,遵守自然规律,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驯养繁殖,才能达到保护发展野生动物资源的目的。